国人有悠久的筷子文化历史,外国人有刀叉文化历史。两种文化看似简单,其实大有深意,也显示了很大的不同。
筷子,古称箸、梜,通常由竹、木、骨、瓷、象牙、金属、塑料等材料制作。筷子是华夏饮食文化的标志之一,也是世界上常用餐具之一。筷子的历史悠久,《韩非子·喻老》言:“昔者纣为象箸,而箕子怖。”早在三千多年以前,商纣王就用上了象牙筷子,可见筷子的历史悠久。传说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,在野外煮了野兽的肉,手无法下到滚烫的锅里抓肉吃,就折了竹子枝,做成箸,夹着肉吃。而这种箸就是筷子的雏形,后来有了《礼记》的记载,郑注云:“以土涂生物,炮而食之”。这是用树叶包好谷子,糊泥置火中烤熟。有专家认为这种烤食法推动了箸之形成。后来,在吴中地区,江南水乡的人们为了避讳“箸”—————谐音“住”,意味着行船停住的意思,就把“箸”改成了“快”,上面加上竹子头就是筷子的“筷”,意味着行船畅快无阻的意思。
筷子还有卜筮的用处,用筷子代替了蓍草来占卜。到现在抽签的人还用筷子来代替竹签,竟然没什么不方便的地方。古人讲,筷子一头圆,一头方,象征着天圆地方,捏的时候,拇指食指在上,无名指小指在下,中指在中间,是为天地人三才之象,还有太极分两仪的说法,有三长两短、品箸留声、击盏敲盅、执箸巡城等忌讳的说法。权贵们为了和一般人区分开来,不但要享受锦衣玉食的生活,而且还要在器物上有所区别。出门要乘车坐轿,要骑马,吃饭要吃好东西,还要用象牙筷子,用银筷子等。其实,筷子只是两根小短棍,负载在上面的文化大多都是人们附加的,并非天生就有。老祖先把这两根竹子棍儿当成筷子,根本没有想到以后会有很多牵强附会的说法,也不会知道权贵们会在筷子的材质方面下功夫,更不会知道算命的会用筷子代替蓍草,用筷子代替签子让人们来抽。相对于西方的刀叉来说,筷子简直太简陋,太粗糙了。当然,要是用了象牙筷子,用了银筷子,就比刀叉要好很多了,但也只是材质好很多,外形还是那么简陋。
西方的刀叉要复杂一些,可能和吃肉的民族有关,也和贵族的食性有关系。即便到了现在,一些北方游牧民族仍然保留着吃肉的习惯,也在吃饭的时候备好了刀叉。可见,外国人的刀叉和吃肉的民族传统有关系,也区分了左右手的功能。左手拿刀,右手拿叉,用叉子摁住肉,用刀子去切割,割下来之后,用叉子插住,送到嘴里,闭上嘴咀嚼。要是张开了嘴咀嚼,或者一边吃一边说话,就会被看成是没有教养的表现。刀叉文化比起筷子文化要晚得多,也没有太多的文化根基,但刀叉就是那么顽固地流传下来,并且形成一种习惯。并非筷子不好,也并非刀叉很坏,而是文化的不同,造就了不同的民族习惯和看待世界的方法。
展开全文
国人喜欢用简陋的东西,物尽其用。只要能凑合着吃一顿饭,吃饱了肚子就行了,即便吃完了饭,扔掉筷子,也没什么关系。下一段饭,再去找一双筷子来,就地取材,没什么大不了的。要是西方的刀叉就不是那么回事了,用惯了就要带在身边,倘若扔掉了,再吃饭的时候就不习惯了,总不能改变用刀叉的习惯,就地取材,折一双筷子用吧?西方人更在乎借助复杂的外在器物研究世界,从现在西方发明的复杂的科学仪器就能看出来。无论是计算机、智能手机还是人造卫星、医疗器械,大多都是西方发明的,也都在为人类作出贡献。而国人发明的东西却没有那么多,也没有那么好。或许,和古人知足常乐的精神有关,也就不思进取了。看看现在的大学生大多要找一份理想的工作而不是为了搞科研,就知道怎么回事了。
简陋的筷子似乎可以代表一定的民族心理,看似简单,却能够办成很多事,可以夹、搅、拌、扒、断、刺、穿、撬瓶盖、当发簪、当占卜的器具、当疏通管道的小棍子等功能,其实就是两根结实的小棍子的功能,被国人利用得淋漓尽致。毕竟,国人从小就训练使用筷子,长大之后,就会形成习惯,不习惯使用刀叉,真要用刀叉,也会用,比较好学,属于傻瓜式操作。而外国人使用刀叉习惯了,用筷子就不习惯,甚至根本不会用,感觉太复杂。反观国内的科技发展,大多比较保守,比较简陋,却声称功能齐全,真到了用的时候,就知道怎么费劲了,要是不习惯,还真的要学上一段时间,一点都不好操作。要人性适应简陋器具的需要,而不是器具功能多,适应人性的需要。而外国人的科技大多比较人性化,功能多,适应人性的需要,简便易操作,而且还会保持开放性,不断根据用户要求改进,产生用户黏性,也就能吸引很多人了。只要吸引人多了,就会产生巨大流量。流量变现之后,就会赚很多钱。
国人用筷子比起印度人用手抓饭要文明得多,也不容易传染疾病。外国人用刀叉比起国人用筷子似乎也进步了一层,只是很多人从小对筷子产生了依恋,又受到了所谓筷子文化的忽悠,就觉得简陋的筷子很好,而外国的刀叉不好了。简单地排外并不好,需要看到人家的长处,学到人家研究的精髓。而不是自恋自大,以简陋为荣,就像某些古董商,明明弄着一堆破烂罐子玩,却说是价值连城的古董。
是时候该抛弃所谓的筷子文化了,也是时候该抛弃所谓的民族迷信心理了,睁眼看世界,跟着先进的科学技术学习,才能释放巨大的生产力,推动社会发展。只是强调所谓的筷子文化之类的东西,是无论如何也不能推动社会发展的。不妨学学刀叉文化,勇猛一些,大胆一些,开放一些,虚心一些,也就真的能够进步了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