举例彻底讲清毛主席《矛盾论》“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”

许多同学对“主要矛盾”和“矛盾的主要方面”之间的关系存在一些模糊的理解。这种困惑已经存在了相当长一段时间,甚至在毛选社群中也有很多同学感到疑惑。今天,我将深入探讨这一问题,力求为大家解开这些疑问。

在《矛盾论》中,教员讲解了“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”以及“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”这一概念,特别是在关于矛盾的特殊性一章中作了深入的阐述。

首先来看一下“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”的定义:这两个概念是针对某一特定事物的。主要矛盾是决定该事物发展方向和性质的关键因素。教员在讲解时指出,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,往往会出现多种矛盾,但其中必然有一个是最为关键的矛盾。这个主要矛盾的存在和发展,将直接影响其他矛盾的出现与发展。换句话说,如果你能找到并解决主要矛盾,那么许多其他的问题也会得到缓解。而如果忽略了主要矛盾,单纯地解决其他问题,往往会事倍功半,难以见到实际成效。

举个例子:在职场中,可能每天都会发生很多令你头疼的事情。经过深入分析和调研后,你可能会发现,职场发展的主要矛盾是“专业能力”,而其他问题如同事算计、领导误解、偶尔迟到、沟通能力欠缺等,则属于次要矛盾。因此,如果你专注提升专业能力,同时兼顾一定的人际关系处理,就能顺利发展。反之,如果你把精力过多地放在处理人际问题上,而忽视了提升专业能力,那么即使做再多的努力,也可能依旧无法取得成功。

另外,对于不同的人和不同的公司环境,主要矛盾也可能会有所不同。例如,有些人的职场主要矛盾可能是人际关系的处理,而有些人的则可能是专业技能的提升。而根据不同的阶段,主要矛盾的侧重点也可能会发生变化,这就要求我们进行具体分析。

再比如,假设小明想让女朋友嫁给他。在考虑了女方父母的态度、情敌的存在、丈母娘的意见等诸多因素后,小明发现,决定女朋友是否同意嫁给他的关键因素,是丈母娘的态度。如果小明把精力放在让丈母娘认可上,而忽视了其他因素,那么他更有可能成功。如果他把重点放在无关紧要的方面,最后的结果可能只是徒劳。

展开全文

上述内容主要讨论的是事物的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,而“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”则是针对事物内部矛盾而言的。每一个矛盾都可以从两个对立的方面来看,即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。矛盾的主要方面占据主导地位,决定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,而次要方面则处于被支配的地位,并不主导事物的发展。

我们以职场中的专业能力为例,进一步分析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。通过调研,我发现,你的矛盾主要方面是你对自己专业的热爱与擅长,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;而次要方面则是你所在的专业领域发展迅速,原有的知识体系有可能跟不上时代变化的步伐。由于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占据统治地位,所以你能够凭借当前的专业能力在职场上立足。但如果忽视了次要矛盾,即不及时更新知识与适应新的变化,那么这个次要矛盾就可能发展成为新的主要矛盾,从而改变原有的局面。

再举一个例子:在历史上,蒋介石统一了中国,建立了南京国民政府,虽然这个政权并不完全稳定,但至少在形式上控制了全国。此时,国民党是矛盾的主要方面,而共产党则是矛盾的次要方面。在当时,国民党主导了国家的政治格局,决定了国家的性质。随着历史的发展,共产党通过革命斗争,推翻了国民党的统治,最终成为矛盾的主要方面,决定了国家的新性质——即新中国的建立。

又比如,资本家与工人的矛盾。资本家掌握着生产资料和国家机器,属于矛盾的主要方面,而工人则处于被压迫和管理的位置,属于矛盾的次要方面。在资本主义社会中,资本家占据统治地位,主导着国家的经济和政治结构。然而,随着工人阶级通过斗争推翻资本家的统治,工人阶级成为矛盾的主要方面,国家的性质也随之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,进入社会主义阶段。

再举一个小故事,曾经有个老师告诉学生们,每个人体内都有一个“勤快小人儿”和一个“懒惰小人儿”。有一个学生在大学毕业时,回忆起这句话,感慨万分。回想起小时候,他体内的“勤快小人儿”总是压着“懒惰小人儿”打,以至于他表现得非常勤奋;但上了大学后,“懒惰小人儿”反过来压倒了“勤快小人儿”,让他变得异常懒惰。这个例子很生动地说明了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关系,随着情境的变化,控制主导地位的因素也在不断变化。

最后,如果一个人拥有善与恶的两面,那么当他的善良占据统治地位时,他表现为一个善良的人。虽然他依然有恶的一面,但此时的恶属于被压制的次要方面。但如果某些变故触发了他内心的恶,导致恶的因素占据主导地位,他便转变为一个恶人了。

以上就是《矛盾论》中关于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的详细讲解,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一理论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