姜子牙死后,周朝为何立即杀其后人,真是“兔死狗烹”吗?

盖世奇功,也是一封催命符

等到周武王接过大旗,决心伐纣时,姜子牙这个“投资人”终于亲自下场操盘了。

牧野之战,史书上写的是三千精锐对阵商朝十七万大军,这听起来像神话,但背后全是精密的算计。

姜子牙玩的,根本就不是一场硬碰硬的对决,而是一场诛心之战。

他早就派人摸清了,商军里头大半是被强征来的奴隶和战俘,心里压根不想为纣王卖命。

他又特意选在秋收季节动手,为什么?因为他知道,那些士兵的心,一半在战场上,另一半早飞回了自家的田里。

一声令下,阵前倒戈,那不是奇迹,那是人性。

这场胜利,把姜子牙推上了神坛,也让“姜尚”这个名字,成了周朝开国叙事里,一座谁也绕不开的丰碑。

这泼天的功劳,自然也为他的家族挣来了无上荣光,儿子姜伋,在平定武庚叛乱中再次大显神威,姜家,从一人之下,变成了一门显贵。

可他们忘了,帝王分享给你权力,不是因为信任,而是因为需要,当需要变成依赖,依赖又可能演变成威胁时,一切就都变了味。

最肥的封地,最重的枷锁

当周天子分封天下时,他把最富庶、最便利的齐地给了姜子牙,这看起来是天恩浩荡,实际上却是一步险棋。

齐国东临大海,坐拥渔盐之利,土地肥沃,是块流油的宝地。

姜子牙把他在朝歌街头学到的经商智慧,全用在了治理国家上,没过几代人,齐国就成了诸侯国里最靓的仔,国富民强,兵甲齐备。

这本该是周王室的骄傲,是分封制成功的典范,但在天子眼里,这幅景象却变了味道。

一个强大的齐国,就像一棵越长越壮的树,它的根系甚至比周王室这棵主干还要深,还要广。

当中枢衰弱,枝干过于强壮时,这棵树离分崩离析也就不远了。

这份功劳,成了悬在姜家头顶的一把剑,而这块最肥的封地,也成了套在他们脖子上,最沉重的枷索。

天子的屠刀,终于挥向了功臣之后

时间来到周夷王时期,那根紧绷的弦,终于断了。

周夷王已经不再是那个需要依靠姜家打天下的君主了,他看到的,是一个功高盖主、自成体系的庞大家族,一个离自己卧榻太近的潜在威胁。

于是,一场针对姜家的清洗,悄然拉开序幕。

先是流言四起,说齐国心怀不轨,意图谋反,这种事,真假根本不重要,重要的是,这是从王室的嘴里说出来的。

一时间,朝堂之上,曾经与姜家称兄道弟的公卿大臣,个个噤若寒蝉,唯恐避之不及。

于是姜家就被彻底孤立了。

最后,周夷王寻了个由头,将当时的齐国国君齐哀公召到都城,罪名是什么,史书上语焉不详。

只留下了令人不寒而栗的两个字:“烹之”,便用鼎活活煮死一个开国元勋的直系后代、一个正统的诸侯国君。

昔日为周朝流尽鲜血的家族,如今,自己的血却被周天子亲手烹干,姜家的声望和地位,在那口沸腾的鼎中,彻底化为灰烬。

你用来奠基的,也必须用来陪葬

而姜家的悲剧,并非个案,它只是把一个残酷的政治法则,血淋淋地演给后人看。

在权力的金字塔顶端,君王是绝对的孤独者,他需要有人为他铺路、为他抬轿、为他挡刀。

但当他坐稳江山之后,那些最了解他、功劳最大、能力最强的人,就从“心腹”变成了“心腹大患”。

因为他们知道通往权力之巅的所有密道,他们本身的存在,就是对至高权力的一种潜在挑战。

结语

所以,那块帮你奠定基业的巨石,在楼宇建成之后,要么被深埋地底,永世不得翻身。

要么被彻底敲碎,以绝后患。这与忠诚无关,与情义无涉,这只是权力运行的冰冷逻辑。

姜子牙或许算到了商朝的灭亡,算到了周朝的兴起,但他终究没算透这亘古不变的帝王心术。

这或许才是“功臣”二字,在历史长河里,最真实、也最悲凉的注脚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